村民在包裝從山中轉運出的荔枝沖剪機。
施工人員在重建斷橋沖剪機。
無人機轉運荔枝沖剪機。
8月13日,在廣州市從化區溫泉鎮東北部的桃蓮村,被暴雨沖斷的小橋基本完成重建沖剪機。就在數日前,廣東遭遇連續暴雨,桃蓮村通往山上荔枝林的唯一行車路被洪水沖毀,也阻斷了這批晚熟荔枝的外銷通道。
為轉運被困斷橋那頭的50000斤荔枝,中國水電四局工作人員協調車輛、人手,幫助桃蓮村村民從山里挑出荔枝;南方電網廣東廣州從化供電局緊急協調重載無人機,開辟荔枝轉運的“空中通道”,解決農戶搶收荔枝的燃眉之急沖剪機。
目前,荔枝轉運工作已告一段落沖剪機。桃蓮村相關負責人李錫環告訴南都記者,很感激各方助力。
橋斷沖剪機了
暴雨引發洪水沖毀唯一行車路
一周前,暴雨晝夜不歇,一聲聲砸在果農心上沖剪機。桃蓮村山林中的約50000斤荔枝還掛在枝頭,這是最后一批晚熟的荔枝,正處于采收關鍵期。
為了搶收荔枝,凌晨兩三點,村民們冒雨上山沖剪機。桃蓮村相關負責人李錫環憂心不已,她時刻關注著雨勢,但雨并未按照期望的那樣變小。不僅如此,8月4日清晨7時許,暴雨引發的洪水還沖毀了通往山上荔枝林的唯一行車路,也阻斷了這批荔枝的外銷通道。
“他們告訴我橋斷了,被困住了沖剪機。”接到村民的電話求助,李錫環才得知通往荔枝林的小橋竟被沖斷了,30多人和50000斤荔枝都被困在山上。“收到村民的信息后,我們立即組織黨員干部趕到現場。”
大水從斷橋處奔涌而過,橋面無法馬上修復沖剪機。李錫環向南都記者回憶,當日清晨,村民和聘請的工人們已經摘了約5000斤荔枝準備外銷。橋斷后,村民們只能繞行另一條不通車的山路,肩扛背馱將荔枝運出去。
從這條山路步行上山大概要1小時,由于途中約800米的泥路濕滑,車輛無法通行沖剪機。李錫環說,山上有一輛橋斷前開上去的貨車,村民們先將荔枝用車運到泥路頭,“只能開到那里,有泥的路就用扁擔挑過去”。
于是,李錫環又向中國水電四局的工作人員求助,對方立刻協調車輛、人員,趕來幫村民挑荔枝沖剪機。
“我們水電四局南大水庫擴建工程項目部,在接到南大水庫庫尾漫水橋損毀的消息后,第一時間組織人員、設備趕到現場沖剪機。”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局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南大水庫擴建工程項目總承包部項目總工張明明告訴南都記者,大家冒雨為當地村民轉移荔枝,希望將村民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那段路很滑,車不能走,但路邊有一點草,人可以走沖剪機。”李錫環介紹,當日,村民、村干部、中國水電四局工作人員等十余人,踩著山壁邊的雜草,接力將5000斤荔枝運出山林。
搶運忙
無人機搭起“空中通道”
人工運送效率太低,樹上依然還有不少成熟荔枝需要采摘沖剪機。
焦急的村干部立即將事情反饋到溫泉鎮黨委、政府沖剪機。鎮黨委、政府迅速行動起來,動員全體干部職工出謀劃策,同時向從化區“百千萬工程”指揮部尋求幫助。從化區“百千萬工程”指揮部收到請求后,聯想到此前供電部門正在推行電網建設的機械化施工,曾在從化開展廣州區域內的首次運用重載無人機吊裝電桿,便主動對接聯系南方電網供電部門,希望他們協助運輸荔枝鮮果,解決農戶需求。
“我們收到消息后,立刻聯系合作單位了解設備情況,并趕往斷橋現場查看沖剪機。”南方電網廣東廣州從化供電局工程部專責王樂樂告訴南都記者,為摸清河對岸情況是否滿足重載無人機起降條件,工作人員先出動小型無人機飛到對岸勘察。但暴雨不停,無人機無法起飛,只能等到雨勢稍緩。
得知現場環境滿足無人機的作業要求后,南方電網廣東廣州從化供電局的工作人員制定好重載無人機起降路線及運送方案,并協調來多臺重載無人機,架起荔枝運輸的“空中通道”沖剪機。
“因為我們的重載無人機最多載重70公斤,果農們的一筐荔枝大概有七八十斤沖剪機。”王樂樂介紹,這類重載無人機原本設計用于電力工程施工中運輸電力設備,也能承載荔枝的重量。
7日、8日,連續兩日,南方電網廣東廣州從化供電局聯合南網產業發展集團通航公司,調派多臺無人機進場轉運沖剪機。無人機的起降點設置在距離斷橋兩端不遠處的空地,村民們從山上運下荔枝后,無人機立即開始作業,在兩岸來回飛行。
南都記者在現場看到,山林斷橋邊,伴隨著大型重載無人機的轟鳴聲,一筐筐荔枝跨過湍急的河水,從天而降,穩穩落在橋邊的空地上沖剪機。荔枝一落地,等在一旁的村民、工作人員便立刻抬到一邊。兩天內,約7000斤荔枝被運到橋對岸,為農戶解了燃眉之急。
王樂樂回憶,運送荔枝前,供電作業人員還操控無人機將米、油、肉、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吊運至河對岸沖剪機。“村民們去摘荔枝時,都會在那里住幾天,但因為橋斷了幾天,河對岸沒有吃的,所以我們先把米、油、肉、菜用無人機運過去。”
齊助“荔”
想方設法為晚熟果實開拓銷路
8月13日晚,隨著被困山中的荔枝轉運告一段落,斷橋的重建工作也基本完成沖剪機。
張明明介紹,中國水電四局積極組織項目部技術力量,為漫水橋的重建制定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沖剪機。“方案確定后,我們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師傅隨即進入現場著手進行漫水橋重建。”
“廣東最晚熟的荔枝品種槐枝就在溫泉鎮沖剪機。”從化溫泉鎮農業農村辦公室主任李業興向南都記者介紹,此次被困山上的50000斤荔枝正是槐枝,7月中旬到8月初是它的成熟期。
此次央企助力轉運被困槐枝,只是廣東各地各部門齊心助“荔”穩產拓銷的縮影之一沖剪機。
李業興介紹,近年來,從化溫泉鎮為開拓荔枝銷路想方設法,例如為村民們修耕路打通運輸荔枝的“最后一公里”,建設田頭冷庫為荔枝預冷保鮮,協調物流企業為荔枝運輸“加速”,溝通各地推介會助力荔枝銷往全國各地沖剪機。
早前,在茂名,農業部門技術人員隨叫隨到,奔赴果園為荔枝種植提供技術指導,被稱作“農業110”;企業引入壓差預冷保鮮技術,延長荔枝貨架期沖剪機。
在東莞,水平村黨委傾聽民聲通網路、修耕路,暢通銷路,果子被贊“高水平”;科技賦能非遺特產“焙荔枝干”,多部門聯合發力宣傳推廣,不斷拓深荔枝產業鏈沖剪機。
水平村湖光家庭農場的倉庫里,也有一架農用無人機,用來為荔枝樹打蟲沖剪機。水平村黨委書記鄺永勇告訴南都記者,“我們鼓勵并組織村民參加無人機飛手培訓與考證,在提升荔枝種植管理水平的同時,還能為村民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從助力種植、增強保鮮,到暢通銷路、升級產業……廣東各地多措并舉,護航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沖剪機。
監制:王佳
統籌:向雪妮 韋娟明
采寫:南都記者 敖銀雪 實習生 王新瑞
攝影:實習生 王新瑞